政策高压下,教培机构切勿病急乱投医!
时间:2021/4/30  来源:文语作文名师院  作者:文语名师院
2021年的两会中,许多人大代表提出了规范教培行业发展的声音,两会后,北京、乐山犍为、成都、重庆等多地也逐步出台了各项整治教培行业的政策,从种种动作中,我们可以看出,教培行业风暴将至。校长朋友们如何正确应对当前的办学困境?


 01

中小型机构的突破点

在于规范化运营


面对目前的种种政策,我们要提醒广大校长朋友,在未来的办学中,一定要越来越规范,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、办学要有办学许可证、学校要有合法的消防体系、甚至于还不能超规超纲教学,以及要选择合适的赛道,并且符合当地的政策的要求等等。
 
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,我们大胆预测未来的教培行业存在两种可能性:第一种是走入极端化的发展,也就是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,学校越来越正规化、集团化、精细化地管理和运营;第二种未来的学校会走入蚂蚁型的工作室模式,还是像十年前一样,靠着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去驱动整个行业的发展,当然更多的是以学科类k12为主,将会有很多大型的临时工作室,甚至一个老师可以教100个,200个,乃至500个孩子,盈利模式主要靠口碑与后端的教学教研服务课程来驱动。
 
着眼当下,目前中小型机构的突破点在于规范化的运营,让校区的运营颗粒度越来越精细。以前教培机构的运营是没有任何的颗粒度的,非常粗放,贴个广告发个单页就可以招生,今天的单页连引流都很难做到。未来教培机构需要在既有自己的内容和教学的基础之上,还要去发展自己的营销体系,要组建自己的招生团队,尤其是中小机构,要能够在当地实现区域垄断,做3.5km的第一座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小而密的校区,真正的聚焦、打透一个到两个学科,而不是做那种大的综合体,养着大量的员工与闲置教室。

 

 02

低价引流

中小型机构的毒瘤


现在的校长办学不易,左手要抓教学,右手要抓营销,还面临着线上的竞争。越来越多的困难像大山一样摆在校长面前。
 
在帮助校长朋友们解决办学难题时,我们发现,校长们常常陷入有病乱投医的误区,想招生的时候马上引流,接着就想转化变现,太着急了。任何销售都是有节奏感的,不管哪一个行业,从引流量进来以后,要加上运营筛选、维护、裂变的这个过程,在后来的转化和变现的时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否则效果不会理想。
 
教培机构花大量的钱去找第三方机构或者找联盟招生,只能解决引流的问题,但是会把机构的口碑做差。这个是一个大坑,尤其是很多刚进入行业的校长就入坑了,最后口碑受损,转化率也低,伤害家长的同时也伤害了当地的市场,以至于校区的学生也留不下来,这是一个在营销当中特别大的问题。


在招生上,建议大家不要常年去做低价引流班,校区可以开展一天一夜的训练营模式实现招生,比如说早教的测评、文化课的高效学习法、体育的亲子嘉年华、素质类的家庭教育,都可以是训练营的主题。校长要找到校区的转化载体,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转一体化,并且和主打学科产生关联。庄园老师建议大家多去关注一下家庭教育领域,多关注一下亲子关系、家庭教育的讲座,和学科做配合,从而实现机构招生的新突破。
 
并且,今天这个时代应该内容与专业、靠老师精细化的服务来驱动前端的招生。举例说明,数学学科就应该把每一周教学的教案、知识清单、学生的试卷分析全部整理好,发到相应的群里,真正用心的去免费维护家长,产生深度的粘性。只有这样才能够链接更多的家长,才能得到更多家长的信任,然后让家长选择你。
 
很多校长都缺失服务的过程,一上来就做招生,就做大量的活动去引流,但是太着急了,马上想转化是不现实的,缺少了中间环节的很多小动作,而这些小动作是校区存亡的关键。
 
建议校长朋友要加强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手段,让后端的动作越来越明显,让后端的教学服务、教研体系、内容输出更加的有价值。


声明:

本文来源于“教育家头条”。本平台对所有原创、转载、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,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,发布的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。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,不能识别其来源,如有版权争议,请联系小编。部分转载作品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,联系电话:15376762894。


Copyright @2019 文语作文名师成长研修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特许备案号:鲁ICP备05026008号-1
建议使用1024*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.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服务支持:18866299501 技术支持:138532169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