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“2021全国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研讨会”在中国青岛举办,来自全国的200多名语文教育专家、学者、从业者到场交流学习。其中,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、全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何捷,以“写作教学有效的真正秘密”为题做了主题演讲。
一种观点
作家能不能被教出来?
“我们不是培养作家的。”身边总是充斥着这样一种声音。作文教学渐渐走向了数学式的肢解方式,结果是,孩子们“恨”上了作文,写作教学成为了 “伪教学”。
何老师认为,所有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天赋,都是教学之后助长出来的。同样,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教学学会创作,哪怕是一个厨师、花匠、水手,只要活着,就有经历,只要通过教学获得一定的文字表达力,就能够创作,就可以成为作家。
“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;取法乎中,得乎其下;取法呼下,无所得矣。”对于作文培训从业者来说,如果始终“取法乎下”,自然“无所得矣”。
写好、教好作文的关键是理解“恰当”一词
很多孩子身上存在这样一种状况,在培训机构学会了写作文,但回校后依然不会写在校作文。问题在哪?
语文课本单元习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句话: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。何老师认为,写好作文的关键就是理解“恰当”一词。对于教师来说,破解“恰当”的含义,才能完成写作专业化的教学。
对于“恰当”,教师教学过程中到底需要考虑什么?何老师给出了四个角度:读者要恰当,目的要恰当,内容要恰当,方式(文体)要恰当。
怎样面对群体进行教学?
首先,研究文本教材是作文培训机构立足的根本。抓住一个教学目标,多次击打,比如对“恰当”的理解与运用。
其次,引导孩子鸟瞰整体,构思优先,局部先弱化。
第三,适度拓展、引进资源,例如用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,帮助孩子建立形象思维、拓展思路,从而辅助写作教学。
第四,给与学生表达的框架与模板,让学生填充自己的内容。
最后把握一个原则,教教材作文,一定用教材教。这样,每一次教学,你都可以和一个作家一起成长。
一种趋势
技法至上,瞬间转变
当下作文教学中,有一种趋势:技法至上,瞬间转变。这种趋势是对的吗?
当我们试图教学生小心翼翼地制造出华美的句子时,往往会忽略语境、环境、心境,我们试图教给孩子干货,却欠缺了对写作情怀的温故,任何的文字都是用情怀塑造的,感人的中心必定是情感而非技法。请不要用支离破碎,简单的技法来武装学生的文字,那是对文字进行一种强制的装修,没有改变它的实质。
一份担忧
我们是否真的找到了写作教学的方向与方法?
在演讲中,何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与思考:我们一直觉得作文要分级,似乎不分级,孩子写不好作文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童话,即为儿童的话,鲁迅称其为“鸟言兽语”。每一个孩子入学前都是能够写故事的,我们却强制要求他们退回原点,把造句作为小学第一学段必经的写作训练。而通过成年人的现场造句,我们发现,孩子们的话语更加具有想象力与感染力,那我们为什么一再要求他们写真实?
何老师表示,写真实不如真实地去写。真实地写代表了一种创作的态度,一种创作的方式,用真实的现状、真实的思考,去重组原始素材,而非对原始素材进行简单描摹。
最后,何老师呼吁:我们有理由去相信,孩子们是未来的作家,因为在成长之路上,他们的体验更加丰富,这是写作的“核动力”。但今天,在眼下,他们需要躲过成年人挑剔与责备的眼神,请放过他们,让他们暂时“休眠”。请相信,有故事,就有写作的可能。